传统文化

土家族【薅草锣鼓】


 
     土家族是唯一一个深居祖国内陆腹地的古老的少数民族,其悠远的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其原生文化遗存更多地保留在土家民族的歌舞艺术当中。作为土家特色极其浓郁的薅草锣鼓,究其演唱的形式与内涵,都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角度反映出劳动歌所蕴涵的相应的文化功能,这些文化功能又通过薅草锣鼓歌独特的艺术特征深深地渗入到土家人民的思想和生活当中。它集中反映了土家人民群体的智慧,承载着土家民族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丰厚文化信息,个性鲜明地展现出土家人民勤劳勇敢、乐观豁达的民族性格和百折不饶、顽强坚韧的生存信念。
 

 
       薅草锣鼓是土家族群体性农事劳作民歌中最主要也是最具土家特色的劳动歌曲。因为一般是在农历正月开荒挖生土和四、五月薅包谷(即玉米,土家人俗称包谷)草时才演唱,故而在土家山寨又有“薅草锣鼓”、“挖土锣鼓”、“挖土歌”的说法。其艺术特征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口语化的旋律音调、单一乐段或多乐段的曲体结构、唱腔与内容丰富生动、音乐节奏与劳动节奏联系紧密、表演形式多样。
       在土家族无字的语言文化环境下,薅草锣鼓歌所承载的文化功能必然通过其艺术特征这一外在形式曲折地反映出来。并且,薅草锣鼓歌所承载的文化功能涉及到土家族精神文化、社会文化与物质文化相关联的方方面面。随着历史的演进,现代文明的进步,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多样性的特点。特别是强势文化的扩张,土家人心目中的神灵观念渐呈淡泊之势,薅草锣鼓歌的演唱内容更多以关注劳动者本人和现实劳动生活为主,其精神文化当中娱情的重心也由娱神渐渐转向娱人,虽然娱神的程序内容与表演形式留存了下来,但潜藏在艺术特征之下的民族文化心理已是少了几分敬畏与肃穆,却多了几分轻松活泼与幽默诙谐的劳动情趣。
      土家族薅草锣鼓具体在何时形成因其年代久远已是无从考证,但其演唱的内容和形式集中体现了土家人民群体的智慧,承载着土家民族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丰厚的文化信息,个性鲜明地展现出土家人民勤劳勇敢、乐观豁达的民族性格和百折不饶、顽强坚韧的生存信念。自古以来,歌中所蕴涵的文化因子所折射出来的文化功能陶养和潜化着土家民族的心理和习性,规范着土家人民劳动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今,这具有浓郁的土家人民生活气息和山野风味的薅草锣鼓歌,在经历了当下乃至将来文化的碰撞与交融过后,是否仍然能够回荡在这巴山楚地之间,沟壑坡地之上?这是足以让众多的民族音乐学者们不断的思考和探索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