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土家族【长阳巴山舞】

       巴土文化发轫于距今 4000 年的原始社会晚期,至清朝中叶始成大观。清江流域则是巴土文化的发祥地。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就坐落于清江之滨,地处鄂西南山区。近年来巴山脚下,清江之滨,不论是农家小院、田间地头,还是广场社区,节日盛会,只要响起轻快悠扬的民族舞曲,男女老少,成百上千的人们便会成双成对地跳起巴山舞,时而舒缓,时而奔放。如今,这种新型的群众性广场舞早已广泛流传于巴山夷水间,成为这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巴山舞,就是巴土文化最具代表的一支。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退休老干部、民间艺术家覃发池牵头,聚集一大批长阳舞蹈工作者、民间艺人,以“跳丧”的基本元素为基础,重新整合编排提炼出了新型的健身舞蹈——巴山舞。它的舞蹈动作简明灵动,生动诙谐,协调性强,能够让人全身心得到充分的放松,是一种娱乐性极强的健身舞蹈。2001 年 9 月,国家体育总局已将第一套“巴山舞”作为一种广场体育健身舞推向全国,而后许多地方均出现过“巴山舞”的健身热潮。
       长阳巴山舞因为本质上是激起人们原始心底的一种呼唤,因此,一经问世便深受青睐。老年人奉为瑰宝,青年人视为爱物。《人民日报》海外版撰文指出:“当众多的进口娱乐性舞蹈风靡一时之际,重山叠峰中的巴山舞却占据了那么多朴实的心灵,这种文化景观,带给人们许多思考,至少,它开拓、展示了一片独特的审美领域。”从“跳丧”到长阳巴山舞,是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一次有益尝试。巴山舞大胆地把“跳丧”从死人那里解放出来,变祭礼性舞蹈为群众自娱性舞蹈,赋予它新的生命。
       长阳巴山舞自落地以后,就有广泛的群众性,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并传承。经过专业工作者的发掘,加工,推广,更是把其强大生命力给绽放出来,表现出特有的色彩。巴山舞的基本特征:具有广泛适应性、结构注重经典性、配乐注重时代性、编创注重娱乐性。
       巴山舞是一种土家族的民族文化,它是对传统文化的一次改革和创新,是对一些传统禁忌的突破,是土家人智慧的结晶。作为一项特色健身项目,为我国全民健身计划提供有力保障。它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地域性、民族性,是一种新型的广场健身舞,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钟爱,能够沁人心脾,使人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巴山舞以一种文化品牌的形式推向全国,可以有效的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为当地居民带来经济效益,为当地经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输送强劲动力。巴山舞由覃发池老先生带头发明推出,由黄在秀、谭学聪、黄志军等一批民间艺术家传承并将其推向风靡全国的高潮。目前整个长阳及周边地区建立的巴山舞基地百余个,参与学习巴山舞的人员超过百万。整个宜昌地区百分之八十以上会跳巴山舞,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了解巴山舞。巴山舞的发展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其进行改造和创新,其社会价值巨大,需要政府等有关部制定合理保护措施促进其保护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