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非遗如何数字化展示?湖大一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这样做
发布时间:2021-12-11 18:10:44浏览次数:361

       土家吊脚楼营造、土家织锦、茅古斯舞、摆手舞……这些土家族代表性的戏曲、舞蹈、传统技艺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如何进行数字化设计、开发与再现?
       12月10日下午,湖北大学国家艺术基金——土家族传统村落数字化展示与传播平台项目成果汇报暨专家研讨会在会议中心举行,来自多所著名高校的省内外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专题学术研讨。
       会议由湖北大学艺术学院许开强院长主持,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艺术处王军处长、湖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邵俊青院长分别致辞,负责人余日季教授对项目数字艺术作品成果进行了展示,汇报了项目成果与实施情况,随后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特聘教授刘玉堂、历史文化学院孟华平教授、武汉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周艳、华中科技大学城市与建筑规划学院副院长蔡新元、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学部副部长及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刘清堂院长、武汉理工大学动画与公共艺术研究院朱明健院长、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媒体艺术学院院长黄心渊先后对成果进行了肯定并提出宝贵建议,最后,深圳大学田少煦教授进行了总结发言。
       与会专家高度评价了本次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成果对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交流了有关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等话题。
       “土家族传统村落数字化展示与传播平台项目,是我省在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这项工作的缩影,体现了我省高校研究机构应有的担当。”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艺术处王军处长说道,土家族传统村落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通过数字化展示,既可以深度挖掘、精心保护、有效传承文化精髓,同时在做好项目实施和成果运用工作,又推动形成优秀作品和优秀人才竞相涌现的良好局面。

       据悉,土家族传统村落数字化展示与传播平台项目于2019年由湖北大学艺术学院余日季教授牵头,与长阳非遗保护中心联合申报并获准立项。项目主要以虚拟现实技术(VR)为核心,结合空间实景数据采集、数字三维建模、数字3D动画、全景数字影像等现代科技手段,选取土家族典型的传统村落作为土家族传统文化事象数字化的内容展演空间,以土家族代表性的戏曲、舞蹈、传统技艺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数字内容设计、开发与创作,最终构建土家族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事象数字化的VR/AR展示与体验装置系统,以实现在原生态数字化土家族传统村落文化空间中进行原汁原味的数字化文化事象的展示与传播。
       余日季教授介绍,该项目是一次现代数字科技与传统民族文化的高度融合,土家族文化艺术传播的创新展示,也是国家艺术基金所倡导的文化艺术创造力的活力体现。
       当前,湖北大学固本培新、锐意改革,注重发挥传统文科优势,在学科交叉中寻求突破,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力争在省属高校“双一流”建设中率先突破。学校艺术学院现有美术学、数字媒体艺术等7个本科专业,其中,数字媒体艺术是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拥有“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湖北大学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研究中心”等4个省级科研平台;有“VR创新实验室”等校企联合机构和校级平台。余日季教授团队拥有一支横跨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跨界融合的交叉学科研究队伍,未来将立足自身优势,在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智库服务、应用研究和美育建设等方面发挥专长,更好服务区域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转自极目新闻